阿胶介绍

阿胶图片

阿胶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。动物形态详驴肉条。功能主治为:滋阴补血,安胎。治血虚,虚劳咳嗽,吐血,衄血、便血,妇女月经不调,崩中,胎漏。①《本经》:主心腹内崩,劳极洒洒如疟状,腰腹痛,四肢酸疼,女子下血。安胎。久服益气。②《别录》:丈夫小腹痛,虚劳羸瘦,阴气不足,脚酸不能久立,养肝气。③《药性论》:主坚筋骨,益气止痢。④《千金・食治》:治大风。⑤孟诜:治一切风毒骨节痛,呻吟不止者,消和洒服。⑥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风,并鼻洪、吐血、肠风、血痢及崩中带下。⑦《纲目》:疗吐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,肠风,下痢。女人血痛、血枯、经水不调,无子,崩中,带下,胎前产后诸疾。男女一切风病,骨节疼痛,水气浮肿,虚劳咳嗽喘急,肺痿唾脓血,及痈疽肿毒。和血滋阴,除风润燥,化痰清肺,利小便,调大肠。⑧《纲目拾遗》:治内伤腰痛,强力伸筋,添精固肾。

阿胶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熬炼制成的补益佳品。提到阿胶,就不能不先说说驴。其实在汉代之前,整个中原大地是没有驴的。人们喜说: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。六畜指马、牛、羊、鸡、狗、猪,并没有驴的位置,十二生肖中自然也不见驴的踪影。驴(Equus asinus L.)原产自非洲及西亚,在西汉时期,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原。因其粗生易养可供劳役,遂繁衍日盛。

阿胶药用历史:

阿胶入药的记载,可以追溯到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古代的阿胶用的主原料最初是牛皮,南北朝《名医别录》中明确指出:“阿胶,生东平郡,牛皮作之,出东阿。”唐代《千金方·食治》记载,牛皮、马皮、驴皮均被用来制阿胶,说明阿胶的原料逐渐多元化。

到了五代与宋代,牛皮主要用于军备,如甲胄、弓弩等,不敷他用,政府于是颁布了“牛皮之禁”,不准民间私藏牛皮。这种做法似中国历史上有过的盐铁官营令、人参禁采令一样。资源所限,牛皮逐渐退出市场,驴皮成为制做阿胶的代用品。

古代的毛驴,不能像骏马一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亦不能如黄牛一样在农田中驾辕。正如汉代《盐铁论》中评价的:赢驴不中牛马之力。小毛驴往往是在结束了拉套、拉磨的使命后,被卸下来。而为了发挥余热,驴皮又在制作阿胶上派上了用场。

究竟驴皮的功效可否与牛皮相比?争论一直持续到明代,直到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将驴皮阿胶列为“圣药”才告一段落。此后,以牛皮为原料所制造的阿胶被称为黄明胶,而以驴皮为原料制造者则特称为阿胶了。现今驴皮已经成为阿胶原料的主流,《中国药典》也确定了驴皮作为阿胶原料的法定地位。

在中国饲养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,主产于鲁北、冀东平原沿渤海各县的一个品系——乌驴成为了阿胶的原料来源,形成阿胶道地性的重要一环。在《本草品汇精要》中有一幅乌驴图,说明以乌驴的皮制阿胶由来已久。《名医别录》文中东阿即为今山东省东阿县。明清代以来文献均记载以乌驴皮和东阿的井水制成者才可称为阿胶。